《廣州大典》。(資料圖片) 記者邵權達 攝
  《廣州大典》基本完成編纂併進入出版印刷階段
  有這麼一部書:作者近2000人,蔚為壯觀;涉獵領域上至天文地理,下至詩詞歌賦;從編纂之日算起,它已歷時九年,並將於明年公之於世。這就是《廣州大典》,一部關於廣州的超級大書。它旨在系統搜集整理和搶救保護廣州文獻典籍、傳播廣州歷史文化,目前,《廣州大典》已經基本完成編纂工作,將於2015年4月面世。
  文\記者任朝亮 通訊員穗宣
  九年前,也就是2005年4月30日,《廣州大典》正式啟動編纂工作。這是一部旨在系統搜集整理和搶救保護廣州文獻典籍、傳播廣州歷史文化的大型地方文獻叢書。
  “目前我們完成了收錄包括1930位著者,2504種底本的437冊的一校工作。”《廣州大典》編輯部主任王海濱介紹說,編纂工作的基本完成,為明年大典出版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凡是廣州人士包括旅居者的著述、有關廣州歷史文化的著述及廣州版叢書,都被劃入《廣州大典》的編纂範圍。按照計劃,大典所收文獻下限為1911年,個別門類延至民國。而記者瞭解到,1911年後至改革開放的相關著述也會在將來不斷被納入大典之中。
  “集部103冊,今年6月24日發稿完畢,7月9日完成排版。”依照《廣州大典》的製作順序,集部是最後一個完成的。僅算排版時間,按照2011年自著叢書19冊完成排版算起,已經過了3個春秋。
  王海濱介紹說,接下來《廣州大典》計劃在9月份完成圖書館專業校對工作,11月份完成審稿工作,並於9月、10月、12月分三批交廣州日報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印務分公司印刷。明年4月30日,也就是正式啟動編纂工作10周年之際面世。
  修典開創全國城市先例
  盛世修典。作為全國曆史文化名城,廣州擁有大量珍貴的地方文獻,翔實反映了這座古城在歷史上的變遷和發展。由於年代久遠,水火摧殘,很多蘊藏廣州珍貴歷史的古籍老化破損嚴重。加之古籍修複手段落後,保護和修複人才匱乏,古籍再生性保護刻不容緩。
  “《廣州大典》整理完成,相當於把廣東歷史上的典籍整理了70%。”大典編纂部副編審甘謙表示,《廣州大典》的編纂,更加印證了廣州作為嶺南文化中心的地位。
  眾所周知,廣州目前面積7000多平方公里,而作為貫通廣州古今的最大部頭典籍,《廣州大典》的胃口遠不止於此。包括清代中期廣州府所轄南海、番禺、順德、東莞、從化、龍門、增城、新會、香山、三水、新寧、新安、清遠、花縣,以及香港、澳門、佛岡、赤溪等地,都被納入《廣州大典》的涵蓋範圍。
  原文化部副部長、國家圖書館名譽館長周和平給予《廣州大典》高度評價:“由地方政府出巨資,地方文化部門主持編纂的大型文獻叢書,在全國尚屬首創。《廣州大典》樹立了一個良好的榜樣,值得倡導。”
  依經、史、子、集、叢五部分類
  據悉,印製《廣州大典》的紙張,是從保定鈔票紙廠採購的鈔票紙。承擔印刷任務的廣州日報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印務分公司總經理助理陳俊麗告訴記者,鈔票紙的特點是儲存時間長,防蟲,防潮,不退色,符合重要典籍的印製要求。而《大典》的封面,則是採取絲印金,即用特製金粉末印在絲布封面上。
  《廣州大典》的印製工藝有製版、印刷、折頁、排書、鎖線、絲印及精裝拔圓等,工序較多,工藝難度大,質量要求極高。為了保證《廣州大典》的印刷質量,廣州日報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專門成立生產協調小組,制定了整套流程控制方案,並且在廠區內划出《廣州大典》的專用倉庫。
  《廣州大典·叢部》已於2008年出版,共83冊,內容包括廣版叢書14種,分為13輯,3690印張,58880面,收錄文獻近12萬頁。
  《廣州大典·經部》全面反映了歷代廣州學者在經學上的研究成果,收錄總類、易類、書類、詩類、禮類、樂類、春秋類、孝經類、四書類、群經總義類、小學類等各類經學(含小學)著作。
  《廣州大典·史部》收錄從漢代至清代,尤其是明清兩代廣州史學著作,內容宏富,比較系統地反映了民國以前廣州政治、經濟發展的軌跡,廣州史學發展演變的脈絡,對研究廣府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
  《廣州大典·子部》收錄自晉至清百餘名廣州府學者及寓賢的有關文獻。大體分儒家、兵家、農家、醫家、天文算法、藝術、雜家、釋家、道家等類,內容包羅萬象,為古代廣州的一部百科全書。  (原標題:十年淬煉 始成一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b80xbycl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